构建适应性强、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
人口结构变迁、技术革命等将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突破传统边界,在服务产业升级、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、促进教育公平中承担起更重要的使命,成为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力量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,教育是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之基。当前,教育工作正面临深刻变革。从国际层面看,以人工智能、量子信息、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,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在技术驱动下正在深度重塑,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型与之历史性叠加,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十分激烈,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攻坚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难度不断加大。从国内层面看,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,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步伐不断加快,这对人才数量和专业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。培养国家重大战略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已上升到更为重要的位置,职业教育必须回应好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课题,充分发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功能。
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轨迹将被三大核心变量深刻重塑。其一,人口结构的深度转型形成双向倒逼。生育率持续走低叠加老龄化加剧,导致职业教育生源池持续萎缩,但与此同时,产业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减反增,这种“生源减量与人才质量刚需”之间的矛盾,正在倒逼职业院校跳出传统招生逻辑,转向质量突围,在有限生源中精准培育契合产业需求的优质技能人才,实现“以质补量”。其二,技术发展重构能力坐标体系。人工智能、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,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产业格局,与此同时,数字孪生工程师、智能装备运维师等新兴岗位持续涌现。这意味着职业院校要打破静态的专业设置逻辑,建立与技术迭代同频的动态培养体系,确保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实时适配。其三,教育价值的认知重构推动赛道升级。随着高等教育进入普及阶段,传统学历标签的筛选功能逐渐弱化,企业用人标准正从“唯学历”转向“重技能”,更看重从业者的实际操作能力与项目经验。这种认知转变让职业教育实用性优势得以凸显,逐步迈向与普通高等教育平行共生的主流教育赛道,形成“学历与技能并重”的教育新生态。
未来职业教育将呈现四大发展趋势,重构行业生态。一是人口拐点推动价值重构。职业教育“白金发展期”在加快到来,技能型人才的市场价值将会持续攀升,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支撑。二是职教本科引领体系升级。随着职教本科的加快落地,职业教育发展重心持续上移,以技能等级证书为纽带、专本衔接的一体化贯通化培养体系将在职教本科院校加速成型,推动职业教育层次与质量双提升,成为教育体系的重要变量。三是产业需求倒逼工科化转型。随着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加速构建和产业布局的深度优化,基于专业大类的职业教育差异化生均拨款等政策的深化落地,职业院校“无工不强”的发展态势将会愈发凸显,适度布局工科化专业、加快工科化转型,成为非工科类院校的良好选择。四是大国外交推动国际化纵深发展。以“鲁班工坊”为代表的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实践持续深化,正肩负着推动教育国际化破局突围的重要使命,其“走出去”的辐射力与“引进来”的吸纳力将同步提升,迈向更深层次、更宽领域的国际化新境界,成为大国外交的重要增量。
未来,职业教育要在保持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及开放性的基础上,抓好两大核心任务,实现系统性变革。
其一,锚定职业教育社会属性,筑牢职业教育适应性根基。面对新业态、新模式、新职业的迭代演进,必须前瞻性研判产业周期规律与市场需求变化,推动专业设置动态调整——既要满足电子信息、智能装备、生命健康、绿色低碳等未来前沿产业集群刚需,也要覆盖托育、养老、家政等民生急需领域,在专业布局上突出科学精准、超前谋划与深度融合。同时,要坚守“职业教育首先是就业教育”这一基本逻辑,以国家及区域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,从学生就业岗位出发规划专业(群)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,不断优化调整,培养未来产业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,增强人才培养针对性、适配性与实效性。
其二,要聚焦职业教育本质属性,锻造产教融合硬核支撑力。从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看,必须办好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。需以“办学能力高水平、产教融合高质量”为办学目标,聚焦技能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,通过系统性改革探索产教融合新机制,强化制度供给和机制创新,构建职业院校、产业、企业、政府、社会共同办好职教、支持职教的良好生态体系,不断实现职业院校产、学、研、训、创、转的功能叠加,深入推动产教融合、产教一体、产教共荣。要坚持以产定教,推动专业群建设以代表性专业为龙头、以“五金”建设为支点,系统推进专业、课程、教材、教师、实习实训等关键要素及重点领域改革,实现课程教学内容重构,传统教学向数字化教学生态转变,人才培养从专业单一技能向产业综合技能转变,学科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动态联动,最终打造更多与链主及龙头企业互融、与产业园区互连、与社区终身教育互通、生产性实训触手可及的“四位一体”引领型职业大学。
纵观未来职业教育的核心变量、发展趋势与核心任务,可见其正迎来从规模扩张到内涵提质、从边缘赛道到主流阵地的转折。人口结构变迁的倒逼、技术革命的驱动、教育价值的重构,叠加适应性根基的筑牢与产教融合的深化,将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突破传统边界,在服务产业升级、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、促进教育公平中承担起更重要的使命,最终成长为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力量。